2010年9月24日星期五

副首相说冷笑话

想不到平时一脸严肃的我国副首相慕尤丁也会讲笑话,而且是冷笑话。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说他自己没有权力对付发表污辱其他种族的校长,因为校长的等级太高,需要交给公共服务局处理。这令我想到一个比喻,一间公司的CEO说自己没有权力炒掉破坏公司运作的员工,因为这位员工等级太高,需要交给人事部经理来对付。你说,这好不好笑?

本来,两位身为教育工作者,发表种族言论的校长已经错到离谱了。身为教育部长不但没有做出纪律处分,还一拖再拖企图为犯错者掩盖错误。副首相的冷笑话一点也不好笑,身为政府的首脑,包庇犯了大错的校长已经不应该,还要说出这样的鸟话来自圆其说,实在有辱马来西亚人民的智慧,也有辱身为国家领袖的素质。接下来,此例一开,不知有多少公务员依样画葫芦,反正乱乱来也没关系,因为连副首相都拿你没辙,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小拿破仑到处横行。

以后大家随便都可以发表种族言论,这个叫你回中国印度,那个叫你回印尼非洲,请问教师要怎样教导学生国民团结?请问要怎样实践“一个马来西亚”?请问国家要如何好好发展?

身为国家领袖就要有国家领袖的风范和气魄,也要表现出能力与眼光。如果做不到,请退位让贤,让能者居之,否则,就别误国误民,做做像样的事情。

吁改善华文师资培训制度 国民型中学未获公平待遇

教总及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
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概况
1. 前言
国民型中学的前身是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的华文中学。《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后,数十所华文中学在威迫利诱下改变教学媒介语,变成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国民型中学。最后在《国语法令》下,于80年代被改为以马来文为教学媒介语的中学。

事实上,在《1996年教育法令》下,所有的政府中学都被统称为国民中学,而没有国民型中学。这其实是华社不认同的,因为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不一样,因此,华社继续把这类学校称为国民型中学,或改制中学,以突显和一般政府中学的不同。目前,全国共有78所国民型中学,其中以霹雳州最多,共有17所,其次分别是砂拉越和槟城,即各有10所(表1)。












 资料来源: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指南,2009年教育部统计数据

在现有的教育法令下,虽然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一样,都是以马来文作为主要教学媒介语,但和一般的国民中学相比,国民型中学仍然有其特征,和一般国民中学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包括:
  • 学生以华裔生为主。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华小,少部分的国民型中学有来自国小的学生。
  • 国民型中学每周至少有5节华文课;而国中只有每周3节华文课。
  • 大部分国民型中学把华文列为SPM考试的必修必考科。
  • 设有董事会,校地产业归董事会管理。此外,董事会、家协和校友会积极互相配合,发展学校软硬体设施,共同推动校务发展。
  • 校园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例如设有华文学会、华乐团等团体。此外,也经常举办与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包括书法活动、文学创作、中华武术、中华民间舞蹈等。
  • 大部分国民型中学以双语来进行周会或课外活动。此外,学校也以双语来发通告。
基于国民型中学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华小的毕业生,因此,国民型中学在推动和鼓励华小毕业生在中学阶段继续修读和报考华文科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确 实掌握国民型中学华文班的实际情况,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特于今年5月到8月间进行资料收集的工作,并加以整理和分析。

共有69所国民型中学把问卷寄回(表2),因此,《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概况》报告是针对这69所国民型中学的回馈来作出分析,以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国民型中学华文班的实 况。虽然无法达到100%回收率的目标,但是88.5%的回馈可说是全面反映了国民型中学在华文教学上所面对的种种问题。

此外,这份报告也列出国民型中学当前所面对的一些问题,以作为各个相关单位和团体参与华教运动,尤其是在推动国民型中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资料来源:教总、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注:* 在今年年初,有关当局表示玻璃市中学不是国民型中学,因此,校方没有填写问卷。

2. 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概况调查结果
2.1 学生人数和种族结构概况





资料来源:教总、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表(3)显示69所国民型中学学生人数和种族结构的概况。资料显示,在103,440位学生当中,华裔生有97,479人,占94.24%,非华裔生则有5,961人,或占5.76%。
2.2 华文班的现况与问题




资料来源:教育部
注:* 40分钟为1节
教育部于2000年11月16日发出一项指示,说明国民型中学每个年级,即从预备班到中五,每周可上5节华文课。无论如何,根据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的调查显示,国民型中学在各个年级华文节数的编排上都出现不同的情况(表5 - 表7)。






资料来源:教总、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资料来源:教总、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注:* 其中1所国民型中学在中一和中二编排5节华文,而在中三则编排4节华文。

表(5)和表(6)显示69所国民型中学在预备班、初中一、初中二和初中三每周华文的上课节数概况。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国民型中学每周至少都编排5节华文节数。在槟城州,所有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节数都是介于6到7节。

据了解,除了有2所国民型中学没有全面把中一到中三的华文节数编排在正课内,其他67所国民型中学都把中一到中三的华文节数编排在正课内。

至于在预备班方面,所有的国民型中学都把华文节数编排在正课内。






资料来源:教总、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注:* 数目不包括霹雳丹绒马林公教中学,该校没有中五班。

表(7)显示,在中四和中五阶段,大部分的国民型中学每周上至少5节华文课。与此同时,槟城10所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节数是介于6到7节。

此外,有8所国民型中学在理科班和文科班的华文节数上有不同的编排。基本上,这8所国民型中学理科班的华文节数是介于3到4节,而文科班的华文节数则是每周至少5节。

除了4所国民型中学没有全面把中四到中五的华文节数编排在正课内,其他64所国民型中学都把华文节数编排在正课内。

虽 然教育部没有明文规定指示国民型中学必须把5节华文纳入正课内,但整体而言,大部分国民型中学都把华文列入正课,这不但有利于教学,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华文科的学习兴趣。无论如何,因种种原因,例如科目太多,时间不足或学校必须上下午班等因素,而造成一些国民型中学每周只上3到4节的华文课,或把华文节数安排在课外。

2.3 华文师资的现况与问题
根据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的调查,在69所国民型中学当中,有40所面对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这些国民型中学目前仍然有96个华文教师的空缺有待填补。

由于面对华文师资不足的困境,一些国民型中学唯有安排非主修华文的老师来教导华文。此外,也有国民型中学因华文师资不够,而进行缩班上课。与此同时,国民型 中学华文班往往每班学生人数过多(例如超过40人),不但造成现有的华文老师必须承担更多的教学工作,使到华文老师感到不胜负荷之外,也导致老师难以兼顾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展,更是不利于华文的教学。

虽然教育部说明国民型中学在每周可上5节华文课,然而,教育部却是以每周3节华文课的算法来 计算国民型中学华文班所需要的师资。因此,对教育部而言,国民型中学华文师资已经是足够,甚至有过剩的现象,这也导致一些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老师被指示教导 其他科目,不但无法学以致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剧了华文班老师的工作负担。

事实上,当局这样的算法根本不符合国民型中学的实际情况。虽然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过去多年来已通过种种的管道,要求教育部根据实际情况,即以五节来计算国民型中学所需的华文师资人数,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都还未解决。

有鉴于此,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再次吁请教育部根据国民型中学的实况,以5节华文课的比例来增加国民型中学的华文师资,以确保国民型中学华文班的发展不受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当局没有拟定一套妥善和完整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制度和计划,这造成国民型中学面对华文师资来源的隐忧。事实上,国民中学华文班也面对同样的困境。此外,教育部的人为偏差,即把原本培训到国中和国民型中学执教的中学华文组毕业学员调派到全寄宿中学,以教导非华裔生学习华文的做法也在在影响了华文班的师资来源。尽管有关的学员已经作出上诉,但教育部都不加以理会。

在2007年之前,教育部除了开办大学毕业生师范课程(KPLI)中学 华文组,以培训中学华文师资以外,也在2002年至2007年期间,通过非大学资格教师大学资格化课程(PKPG),每年培训约100名中学华文教师。不 过,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不再举办KPLI中学组课程和PKPG课程,因此,这两项课程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计划也跟着停办。

随着教育部 的师范学院不再培训中学华文师资后,苏丹依德理斯师范大学(UPSI)是目前主要培训中学华文师资的教育机构。然而,近这几年来,这所师范大学每年通过大 学毕业生文凭课程(DPLI)所培训出来的中学华文师资人数不到60人,根本无法填补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华文师资空缺。






注:2008年因宣传不足而开办不成华文组。2009年分两次录取学员,其中2009年7月的21位学员当中,有13位是DPLI课程中国文学组的学员,而另外8位是DPLI课程华文组的学员。

虽然培训中学华文教师的管道已经非常有限,但是当局还是于2010年取消DPLI课程的华文组,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学华文师资不足的问题,而且这也造成中文系毕业生没有机会接受师资培训,以成为中学华文班的华文师资,为中学阶段的华文教育献出贡献一份绵力。

据 了解,随着DPLI课程华文组停办后,唯一仅存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课程是由该师范大学于2008年首次开办的四年制的中文教育系课程。这项课程是录取持有 STPM文凭,并具有SPM文凭华文资格者接受培训,以成为中学的华文老师。据了解,第一批的中文教育系课程的学员将于2012年才毕业(表9)。





注:2008年分两次录取学员。
根 据现有的情况来看,目前政府培训中学华文师资的进度肯定无法满足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对华文师资的需求,这个问题若不加以正视和解决,可以预见中学华文师 资不足的情况将日益恶化。有鉴于此,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吁请教育部和高教部制定和落实一套妥善和完整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制度和计划,以培训足够的合格中学华文教师。

2.4 报考SPM华文科的现况与问题






资料来源: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注:表(10)数目不包括霹雳丹绒马林公教中学,该校没有中五班,因此没有SPM考生。

在2009年度的SPM考试中(表8),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科及格率都高于70%,而且绝大部分的及格率都在80%以上,一些学校的及格率更是达到100%。

事实上,由于国民型中学都非常重视华文科。而且大部分都把华文纳入正课,甚至把华文列为SPM考试的必修必考科,这使到国民型中学华文科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资料来源: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2010年国民型中学华文班调查

注:表(11)数目不包括霹雳丹绒马林公教中学。该校没有中五班,因此没有SPM考生。

无论如何,国民型中学考生在华文科考到A+的成绩方面却是偏低。根据68所国民型中学所提供的资料显示,于2009年,在17,313名考生当中,只有44位(0.2%)考生考到A+的成绩。与此同时,有2,400位(13.9%)考生考到A或A-的成绩。

根 据校方的回馈,国民型中学报考SPM华文科的考生都是华小毕业生,中学阶段也在正课时间内学习华文,但华文科考获A+的百分比却特别偏低,这令校方深感不 解,并认为这不但打击学生学习华文的信心,也使到学生不愿意学习华文。此外,一些家长也因而不鼓励或要孩子放弃报考SPM华文科,以免影响整体的成绩。若 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长此下去,势必对华文教育的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近这几年来,SPM华文科考获A1(2009年改为A+)的巴仙率特别偏低的问题都引起华社的关注。根据全国2009年SPM考试各语文科的考生人数和成绩来看(表12),在54,609位报考SPM华文的考生当中, 只有0.2%的考生考到A+的成绩,比起其他语文科,考生在华文科考获A+的成绩确实是非常偏低的。事实上,就连华文老师也对此感到费解,因为根据他们对学生的了解,很多学生应该都可以考获A等,但成绩公布后,却往往出乎意料。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考试局
就 目前的情况而言,超过95%的华小师资来自国民型中学和国民中学的毕业生。而作为华小华文老师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SPM考获华文优等。因此,为了确 保华小有足够的华文师资来源,我们不但要鼓励华裔学生报读和报考华文,更是必须提升华文的程度。唯有这样才能够培训具有高素质的华小华文教师,青出于蓝更 胜于蓝,避免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

而整个问题关键就是必须把中学华文班办好,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把中阶段的华文学好,确保华文教育的延续和传承。因此,如果SPM华文科一直给人很难考获好成绩的印象,不但影响学生学习华文的意愿,弱化华文的水平,更是对华小华文师资的来源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认为,教育部应马上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了解问题的症结,以作出改善,如果是评分标准出现问题,就必须马上检讨有关的制度,并加以纠正,以公平对待华文科考生。若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必须通过适当的管道加以解决。

3. 结语
就如前言中所述,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在《1961年教育法令》下被改为“国民型中学”,而《1996年教育法令》则进一步把“国民型中学”改为“国民中学”。但是,不管是“国民型中学”还是“国民中学”,这些前“华文中学”还是没有得到当局应有的公平待遇。

以华文节数来说,《1961年教育法令》实施后,政府大肆宣传华文中学接受改制的好处,包括在改制后仍然可拥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学华文。然而,事实上,国民型 中学目前每周只有5节的华文节数。由此可见,所谓改制后的华文中学仍然可拥有三分之一时间教授华文的承诺不但早已落空,而且国民型中学在今时今日还面对华 文师资不足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当局也基于种种理由来为难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班。例如玻璃市国民型中学一直以来都是上5节华文课,但在今年新学年,教育部基于一些技术理由,不承认玻璃市国民型中学是一所“改制华文中学”。因此,该校被指示把原本的5节华文正课减少到3节。虽然当地华团都强烈反对当局减少玻璃市国民型中学的华文上课时间,并要求当局恢复该校过去5节华文正课的模式,但问题没有获得解决。

与此同时,政府也没有给予这些国民型中学足够的发展经费,校方还是需要为筹款建校而奔波,甚至面对行政拨款不足缴付水电费等开销的问题,而必须自行解决。

自接受改制后,国民型中学在传统上,举凡出任校长的人选都必须谙华语华文,以确保重视华文的学习和中华文化的教学环境得以保存和深化。无论如何,当局没有黑字白纸规定国民型中学校长的人选必须谙华语华文,这造成国民型中学时而面对当局调派不谙华文者来掌校的问题。事实上,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也曾向教育部提出要求明文规定国民型中学的校长必须具华文资格,但多年来都没有获得落实。有鉴于此,我们再一次吁请教育部明文规定国民型中学的校长必须具华文资格,以符合国民型中学的实况。

种种的问题显示国民型中学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后,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对待。因此,在重重困境中,国民型中学的维持 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还有赖于董事会、家协和校友会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有鉴于此,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认为,全国各国民型中学董事会应组织一个联合会,以进一步加强争取国民型中学的权益。而且华社也必须关注国民型中学的发展,并给予大力支持,包括协助华文学会,以及其他推广中华文化的活动。

与此同时,教总和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也吁请教育部关注国民型中学所面对的问题,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包括明文规定把5节华文纳入正课、派遣足够的华文师资、制定妥善和完整的中学华文师资培训制度和计划,积极处理SPM华文考获A+偏低的问题,以及针对中学华文课程纲要和教学法进行检讨和改革,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确保国民型中学华文班的健全发展。

作者:教总及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
摘自《独立新闻在线》 - http://www.merdekareview.com/news/n/14987.html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

美丽新世界幻想破灭 重置区遍地梦的碎片

走出巴贡,另闯新天系列(一)

【《独立新闻在线》陈慧思撰述/摄影】1995年,时任副首相的安华依布拉欣走访民都鲁省内的布拉甲市镇,聆听即将被重置的巴雷河上游原住民的心声。一个原住民女人用歌声迎接这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安华问身边的人她唱些什么,别人转告他,她唱的是:“我们伤心要离开,但是我们不介意被重置,请照顾我们的福利……”
根据1995年8月6日《星报》的报道,当时安华向长屋居民说:“(重置区的)设备远比你们现有的好,这我保证,要不然我就不会到这里来。”

他承诺,在巴贡水坝建成之后,重置民将居住在一个现代化的小镇,享有机场、道路等设备。

1995年9月25日,时任砂州财政及公共事务部长的陈康南说,州政府将会将巴贡一带发展成为一个可与先进城镇媲美的现代化中心;巴贡计划将带来道路、基本设施、工业等发展。他同时指责非政府组织散播谣言,打击政府要给人民带来发展的努力。

1998年至1999年期间,巴雷河上游的15个长屋共9400名原住民怀抱着希望和美好的想象,来到政府安排的重置区双溪阿刹(Sungai Asap)。路是造出来了,墓地有了,小学、诊疗所、商店亦建起来了,可是,这个社区距离高官口中的“现代化小镇”太远了。

通讯落后没有邮政局

原住民原以为,政府提供的房屋和水电是免费的,可是来到这里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得为空间不足、构造不佳的长屋单位付出5万2000元,且需缴水电费。
初搬来时,中学还没建起,以致居民需将孩子送到其他城镇就学。直至2005年,教育部借用小学的校舍,将位于加帛(Kapit)的巴贡中学搬迁到双溪阿刹, 提供预备班至中三的教育。《独立新闻在线》在八月底随资深媒体人周泽南的纪录片队伍走访双溪阿刹时,中学校舍正在兴建中。
最严重的是,这个约有一万人口的社区,竟然没有警察局、消防局、邮政局和电讯服务。

今年八月中,大批记者受邀到巴贡水坝和距离巴贡水坝30公里外的双溪阿刹访问时,双溪阿刹村长沙京(Saging Bit)公开促政府设立曾纳入重置计划的消防局和警察局,并提供邮政服务、巴士服务。

他说,目前双溪阿刹只在商店街有一个警棚,但没有固定的警察局;过去该处曾发生数宗火灾,但是没有消防局救火。

这里没有邮政局、没有有线电话和网络服务,大部分地区无法接收无线电话讯号,只能依赖长屋前的公共电话和马来西亚邮政公司在去年刚刚委任的一个邮政代理跟外界通信。

来自双溪阿刹雅荣长屋(Uma Nyaving)的年轻原住民翁米古(Wing Miku,左图)说,这个代理人只是负责将信带回双溪阿刹而已,并没有到各个长屋派信,居民要取信,还需主动到代理人处查询是否有信。

另外,连接民都鲁和双溪阿刹的125公里道路是造出来了,可是因树桐车长期超重行驶,许多路段坑洞满布。从民都鲁到双溪阿刹,一路上颠簸得可以,四驱车只能放缓速度行驶,以致125公里的行程,需耗时两小时走完。

问道这条路坏了多久,翁米谷说:“这一条向来都是烂的,从来没有不烂的时候。”

起先双溪阿刹重置区还有巴士载客,可是四年前巴生公司因没钱赚而宣告倒闭。翁米古说,巴士没有将乘客送到各自的长屋,只停在大路口,因此居民不喜欢乘搭巴士。

现在居民要到民都鲁,只能乘坐四轮驱动车。包租一辆四轮驱动车到民都鲁,一天要250元。

种植地太远无法耕种

另外,这里长屋和长屋之间相距甚远,且政府安排的三英亩种植地离他们的家还有一段距离,居民种植、上学皆成问题。以前沿河而居时,原住民还可以自造舢板凭水 路自由活动,现在出门就需以汽车或摩哆代步。原先靠森林资源维生的原住民,特别是游猎为生的本南人哪有余钱购买私家车或摩哆?

在占地7400公顷的双溪阿刹,没有交通工具就像少了一双脚。政府给每户家庭安排的三英亩种植地离家遥远,有的需走一至两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许多原住民因而放弃在自己的种植地耕种。
来自巴雷立哥长屋(Uma Balui Liko)的本哥特朗(Bengo Telang,56岁,右图)就因政府安排的种植地离家一直两小时脚程,而选择在离家不远的政府地开垦。

来自弄可央(Long Koyan)的焕乐诺(Huan Reno,48岁)说,他的种植地离家有五英石,早上七点走路,要到十点半才到,如想在下午六点前回到家,四点就要开始走路回家了,因此只能在种植地工作数个小时。

除了地点问题,原住民还抱怨政府分配的种植地面积太小、有欠肥沃,在上面种植可可、果树、橡胶树、山稻等,收成远远不及上游地区。

原住民交通不便、收入微薄,衍生严重的失学问题。许多原住民家庭因付不起每月35元的车资车资,孩子自小失学。

12年前接受政府安排的重置民,某一朝在双溪阿刹醒来,发现自己梦碎了。走访双溪阿刹重置区的长屋,到处都是梦的碎片。

付得起车资就上学……

这次我们到本南人聚居的本南达伦长屋(Uma Penan Talun)再度造访32岁的茵丹古多(Intan Kutok),发现育有八个女儿、一个义子的茵丹,生活依然没有改善。
茵丹(左图)13岁的女儿海伦(Helen)只在妈妈付得起35元的车资时才上学,她的义子在今年一月到六月都有上学,但因最近家里缴不起车资,已两个月没有上学。

走访砂拉越的长屋,总是可见到孩子们在长屋的长廊上追逐嬉闹。在本南达伦见到的孩子好像特别多,我们带去的糖果一下就分完了。看着在长屋上跑上跑下的孩子,我问,孩子没去上学,那他们在家做什么?

茵丹说:“就待在家里。如果他们要去园丘就去吧,但是他们哪里会做?只是帮忙打扫房间、烹饪而已。”

在付不起车资的日子,茵丹的九个孩子都待在家里。她没有办法设想孩子的将来,只希望未来孩子能找份轻松的工作,如当厨师、店员等。

她怀念以前在上游森林游猎的生活。“在以前的长屋,我们猎得鱼、山猪等等,都是免费的,这里没有钱,哪里有?这里什么都讲钱……水、电都要钱。”

跟其他重置民一样,她们一家分得三英亩的土地,但是这片土地有欠肥沃,产量有限,她一家十口只靠她一双手养活,她的夫婿平日没有耕作,只帮人打散工,一天十块钱。

当我们认为,茵丹一家的日子很难过时,转头即发现,她邻居的日子比她一家还要艰苦。
不知道自己实际年龄、只知道自己二十几岁的贾朵(Gadoh,左图)六年前替常青集团的伐木公司工作时,被一根倒下来的树桐击破了头,以致头脑经常剧痛、眼睛近乎失明,再没法工作。六年来他只靠一贫如洗的父母养活他和五个孩子。

她母亲李婉(Liwan Kulah)告诉我们,替常青集团伐木三年的贾朵因工受伤,没有得到任何保险、社险金和政府的救助金,常青集团只赔偿他马币三万元,他的妻子领到钱后,就到砂拉越各处游玩,待钱花光之后就再婚,离开失去谋生能力的他。

李婉的丈夫已年迈体衰,没法工作,这个家由李婉撑起。李婉说,平日他们只是吃白饭而已,没菜送饭;贾朵五个孩子之中,只有三个上学。

在双溪阿刹重置区走动,叹息处处可闻。这里怎么看都跟15年前原住民依照高官的承诺想象的美丽新世界相差太远了。
早在1999年,巴贡计划非政府组织联盟(简称Gabungan)就在其《重置受砂拉越巴贡署理发电计划影响的原住民》报告书中评断,重置到双溪阿刹的原住民,“社会结构已炸开一个裂口,危害到他们的文化和未来”。

现在已经是未来了。上游原住民的文化和生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由于政府没有作出良好的规划,离开了森林的上游原住民因没法适应新生活,卷进生活骇人的漩涡里。

高官们想必已想不起,15年前曾有个原住民女子,拉开嗓子向他们唱道:“我们伤心要离开,但是我们不介意被重置,请照顾我们的福利……”

摘自《独立新闻在线》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丹州原住民建基督教堂受阻挠,维权组织揭西马已逾五宗案例

orang asli church to be demolished in kelantan 170910 new church under construction 02西马原住民被迫改奉回教的消息时有所闻,如今吉兰丹话望生(Gua Musang)原住民基督教堂的兴建工程又传遭中央政府当局刁难阻挠。

原住民关怀中心(Center for Orang Asli Concerns)今天发表文告表示,西马已经出现超过5宗类似的案例。

它说明,这次遭到为难的特米亚族(Temiar)原住民居住于话望生东北70公里外的颇帕西(Pos Pasik)村子。

从2001年开始,基督教开始传入,如今村子半数人口皈依了基督教,他们也兴建了一间竹教堂,但它在2004年底的一次水灾中,联同整个村子被摧毁。

冀用砖建筑取代旧竹教堂

orang asli church to be demolished in kelantan 170910 present bamboo church2在迁村到新地点后,村民再度建起新的竹教堂。2009年,当地基督教原住民希望用砖建筑来取代简陋的竹教堂(左图)。

他们在今年5月20日致函原住民事务部(Department of Orang Asli Affairs,简称JHEOA),通知后者他们的计划。

不过,该部门副总裁在8月9日的回函中表示,他们要兴建基督教堂的“申请”已经被否决,并且要求他们立即停止兴建工程。

称宪法赋予权利兴建教堂

原住民关怀中心说明,颇帕西原住民对当局的回应感到不满,因为他们并不曾要求当局“批准”他们的计划。

orang asli church to be demolished in kelantan 170910 new church under construction 01“他们只是礼貌上知会原住民事务部他们的计划。颇帕西原住民认为,根据宪法,他们有权在自己的土地上兴建这样的建筑。”

颇帕西族长随后通过律师给原住民事务部再度致函,厘清他们从未寻求该部门的批准。他在信函中也要求当局提供拒绝教堂兴建的理由。

不当做法怀疑跟宗教有关
原住民关怀中心指出,在西马,已有超过5间原住民教堂被当局拆除的类似案例,而吉兰丹境内过去也早有一宗先例。当局以不同的理由,包括原住民对相关土地没有权利的说法来拆除这些教堂。

它更断言,当局的不当做法跟宗教考量有关,“因为其他的建筑,包括祈祷所,却能够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起来”。

文告也指出,由于土地课题属于州政府范畴,因此这些原住民将寻求吉兰丹州务大臣聂阿兹的介入。

转载自《当今大马》